薪酬问题是企业管理最为敏感的话题,因为这涉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薪酬的问题解决不好,有可能变成管理人员“心愁”的事情。薪酬不合理,可能造成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核心员工频频跳槽,企业天天忙于到处招聘人员,但又难以吸引到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即使选过来,干的时间也不会很长,最终可能造成“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留下的人员大多数都不是很优秀的,直接后果是企业经营业绩不甚理想,但仍需要付出不低的人工成本。反之,企业若能设计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不仅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员工不遗余力地为企业目标努力奋斗,提高企业经营业绩,而且在实现企业成功的同时,员工也造就了自我,实现了自我价值。此外,合理的薪酬体制还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吸引到优秀的人才,使企业补充到新鲜的血液,并能留住一支高素质、具有快速学习能力、有利于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薪酬管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作用是如此重要,那么,中国本土企业在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方面,需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呢?通常来讲,企业需要解决以下四大核心问题,并最终使薪酬结果体现三大公平性。
四大核心问题
一是按什么来给?
薪酬的支付依据是什么?即薪酬设计中按照何种价值导向来进行分配?是按工龄、学历、职称或是与老板的关系?还是按岗位价值、贡献、业绩表现、能力等?
二是给多少?
薪酬按照什么标准来给?与同行业竞争对手、同一地区的薪酬水平比,采取怎样的薪酬策略?是采取薪酬领先策略、跟随策略还是落后策略?
三是怎么给?
薪酬的结构是怎样的?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年度奖金和福利等的比例应该各占多少?不同结构比例的薪酬有截然不同的激励效果。
四是何时给?
薪酬的各个不同组成部分在什么时间来支付?按月、按季度、按年度还是按其他时间间隔来发放?即时支付还是递延支付?这些问题都需要慎重对待。
体现三大公平
一是体现内部公平。
薪酬体系要体现在同一企业中,不同岗位的员工获得的工资应正比于其岗位对公司做出的贡献,即体现不同岗位之间价值的可比性。薪酬内部不公平,可能造成员工不满意倾向增加,影响工作积极性,或者是造成公司内部不合理流动,员工将会往薪酬高、工作环境舒服、工作压力小的岗位挤,从而导致人岗不匹配现象进一步加重。
二是体现外部公平。
薪酬要具有外部竞争性,有市场竞争力,即同一行业、同一地区或同等规模的不同公司中类似岗位的薪酬水平应基本相同。薪酬外部不公平,不具有外部竞争性,容易造成人员流失,并且影响外部人才引进,很难吸引到优秀的核心人才。
三是体现自我公平。
在同一企业中处于相同岗位的员工获得的工资应与其付出成正比,要体现多劳多得,干好干坏不一样。薪酬自我不公平,会导致员工敬业精神弱化,工作积极性不高,容易丧失斗志。
现状:分类依据不同,模式多样化
在本土企业薪酬管理模式中,我们会经常听到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技能工资、谈判工资、宽带工资和弹性工资等,名目繁多,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但实际上,这些薪酬管理模式的称谓是从不同的视角和考察维度来进行分类的,其中主要包括以薪酬支付依据、薪酬结构比例、薪酬等级数量等为依据的分类方式。
以薪酬支付依据来分类的薪酬管理模式
本土企业薪酬管理模式以薪酬支付依据来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六种基本的薪酬管理模式:
1.科层等级型薪酬模式
个人的薪酬水平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科层等级,科层等级发生变化,薪酬也随着调整。该薪酬模式在本土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中较为常见,属传统薪酬模式。简单、容易操作,是该模式的最大特点。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为了适应外部环境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重新设置岗位也不需要对人员的薪酬进行调整,除非科层等级发生变化。同时,这种模式符合中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容易接受。科层等级型薪酬管理模式在我国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沿用多年,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薪酬分配平均主义严重,不能体现企业不同工作岗位之间所承担的风险、压力和贡献大小,不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且工资晋升通道单一,容易造成不擅长管理的业务或技术骨干往管理岗位挤,导致出现“彼得现象”(把不称职的人员提拔到更高的位置)。科层等级型薪酬模式比较适于两类企业:一类是企业规模大,组织结构频繁发生变化,造成岗位设置有非常大调整的企业;另一类是规模比较小,处于创业期的企业。
2.价值导向型薪酬模式
薪酬分配以岗位价值为导向,岗位的价值决定薪酬水平,岗变薪变,是该薪酬模式的主要特点。要实现价值导向型薪酬模式,首先要对企业的岗位进行全面梳理,并做好岗位分析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接着应用科学的岗位价值评估工具(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有海氏测评法和美世的国际职位评估标准法)对企业的岗位进行价值评估,然后依据评估结果来定薪酬。根据岗位价值定薪酬,可以很好地体现岗位工作所承担的风险和承受的压力,实现同岗同酬,解决不同岗位之间薪酬内部公平性问题。所以该薪酬模式特别适用于薪酬总体水平较高的企业,如垄断行业企业。价值导向型的薪酬模式由于能很好地实现薪酬分配内部公平性问题,是我国本土企业近年一直倡导的薪酬管理模式,国家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实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要求。但是由于该薪酬模式定薪标准是对岗不对人,当人岗不匹配时,事实上会造成分配的不公平。此外,由于注重薪酬的内部公平性,有些稀缺人才岗位薪酬水平可能难于从外部吸引到合适的人才。
3.绩效导向型薪酬模式
以成败论英雄,不看苦劳看功劳,工作的最终结果决定薪酬水平,是该薪酬模式的主要特点。该模式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多干多拿,少干少拿,不干没得拿”,有助于企业整体经营绩效的提升与战略目标的达成。所以该模式更多地应用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影响非常大的核心类岗位,如销售类的工作岗位等。但是依据绩效来定薪酬,可能会造成员工收入存在较大的波动,员工安全感不强,难于发挥薪酬的保障作用,且绩效有时候往往不易准确、量化考核,同时在绩效评估导向上考虑不周时不利于员工的合作。
4.市场驱动型薪酬模式
市场价格多高,就拿多少钱,参照市场价格定工资是市场驱动型薪酬模式的特点。市场驱动型的薪酬容易吸引关键人才,也在较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薪酬水平造成关键人才流失的隐患。所以市场驱动型的薪酬模式特别适用于外部人才稀缺的企业内部核心类岗位。但是该薪酬模式解决了外部竞争性问题的同时,也可能加剧内部薪酬的差距,造成内部的不公平问题。
5.能力决定型薪酬模式
能力多大,薪酬多高,由任职者拥有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水平决定薪酬水平是能力决定型薪酬模式的主要特点。该薪酬模式有助于鼓励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进而扩展组织的能力水平。所以该薪酬模式特别适用于高科技行业的研发类岗位人员和技术类岗位人员。但是能力并不代表绩效,可能与工作并无直接关系,容易造成支付膨胀或增加其他无意义的培训成本。
6.忠诚度型薪酬模式
薪酬水平取决于对企业服务年限的长短,是忠诚度型薪酬模式的主要特点。该薪酬模式鼓励员工忠于企业,长期为企业服务。但是司龄的长短并不代表对企业的贡献大小。该模式在日本早期应用甚广,但是我国的本土企业几乎没有单独适用,仅是在司龄上有象征性的补贴。
以上各种薪酬管理模式的导向不同,各有利弊,本土企业在实践中很少是采取单一模式的,一般依据不同企业性质、不同的发展战略、不同的发展阶段或是不同的岗位类型灵活组合采用。
以薪酬结构比例为依据分类的薪酬管理模式
依据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比重的不同,本土企业薪酬管理模式又可以分为高弹性薪酬管理模式、高稳定性薪酬管理模式和调和性薪酬管理模式。以此分类的三种薪酬管理模式特点、优缺点如表1。
以薪酬等级数量为依据分类的薪酬管理模式
依据薪酬等级数量,本土企业薪酬管理模式分为宽带薪酬管理模式和窄幅薪酬管理模式。宽带薪酬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薪酬结构设计方式,是对传统上有大量薪酬等级层次的窄幅薪酬的一种改进。美国薪酬管理学会对宽带薪酬的定义为“指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变成只有相对较少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较宽的薪酬变动范围”。由于宽带薪酬模式淡化职位概念,传导以绩效和能力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并有利于企业内部员工岗位的轮换,近年在本土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而窄幅薪酬管理模式虽然在提供较多晋升机会上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激励,但在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大趋势下,该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逐渐减少。
趋势:分层分类管理,灵活组合应用
根据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专业分工可以大大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本土企业一般都按照职能模块设置部门并进行专业化分工,设置了不同的工作岗位。那么薪酬体系设计如何针对不同工作岗位来解决四大核心问题,并最终体现三大公平性?本土企业薪酬管理发展的趋势是,以岗位为基础,针对企业不同层级和类型的员工采用不同的薪酬管理模式,这也是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发展方向。
首先从三大公平性来看,本土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为了体现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和自我公平性,一般都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规范岗位设置,并在明确岗位责、权、利的基础上,应用科学的岗位评估工具进行岗位价值的评估,依据岗位价值测评结果来划分岗位的薪酬等级,即岗位价值决定薪酬等级,岗位评估结果的应用能充分体现薪酬的内部公平性,是对基于岗位薪酬管理模式的应用。二是为了体现薪酬的外部竞争性,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外部薪酬数据,以所调查获取的外部数据为依据,结合自身企业的薪酬策略定位来决定各系列岗位的薪酬水平,对一些核心岗位的稀缺人才采取薪酬领先策略,吸引外部优秀人才的加入,这是基于市场的薪酬管理模式应用。三是同一岗位工作的不同人员工作业绩的不同,得到的回报是有所不同的,“干好干坏不一样”。为了实现该目的,企业建立以岗位工作为基础的绩效考核配套体系,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发放绩效工资,这是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模式应用。此外,本土企业薪酬管理的实践中,基于能力的薪酬管理模式结合以上模式的应用也日益普及。本土企业对该四种薪酬模式综合应用的模型日益广泛,该综合模式概括为3P+M模型(见图1):
薪酬有保障和激励的功能,在薪酬结构中本土企业为了能充分发挥薪酬的这两大功能,根据岗位所属管理层级和岗位业务性质的不同,灵活采用高弹性、调和性或高稳定性的薪酬管理模式。因为岗位层级和类型的不同,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程度有较大的差别。薪酬弹性程度有较大的区别,所以薪酬结构比重的合理设计能很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比例的合理设计,本土企业一般从岗位影响和岗位弹性两个维度考虑(详见图2)。
岗位影响:
·该岗位绩效的变化对企业经营绩效所产生的可能影响。
·岗位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大的岗位应采用高弹性薪酬管理模式,反之采用高稳定性模式。
岗位弹性:
·岗位由于任职者的能力等不同而导致岗位绩效产出的可能差异。
·岗位弹性大的也应采用高弹性薪酬管理模式,反之采用高稳定性模式。
本土企业根据岗位工作的业务特点进行分类,并依据上述模型的特点,设计具体各管理层级(经营决策层、高层管理、中层管理、操作层)和不同系列岗位(管理类、营销类、技术类、研发类、生产类、职能类)的薪酬结构比例。图3以管理类的岗位薪酬设计为例说明。
经营决策层:对集团及业务单元的业绩实现起到核心作用,浮动工资比例应该较大。
高层管理层:对集团及子公司业绩目标的实现起到重大作用,浮动工资比例应次之。
中层管理层及操作层:一般对区域业务单元或职能部门的部分指标负责,浮动工资比例过小,激励作用不明显;比例过大,员工稳定感减少,因此适宜采用相对较小的浮动薪酬比例。
当然,本土企业在薪酬比例的设计应用过程中,对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比例方面并没有明确统一的比例要求,各企业会依据员工的接受程度和自身状况,依据以上原则对不同层级和系列的岗位设计不同的比例。通过岗位这样分层分类地来设计不同的比例,既能很好地发挥出薪酬的保障功能,又能体现薪酬的激励作用,鞭策员工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并在此奋斗过程中获得个人成功。
关于薪酬的等级设计方面,在扁平化组织结构要求的推动下,当前大多数本土企业都开始应用了宽带薪酬的理念来设计薪酬的等级,并为不同系列的岗位打通了薪酬的晋升通道。在研发、营销等核心岗位的人员,即使不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在本职工作上表现突出,同样可以达到管理层的薪酬水平。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本土企业的薪酬管理是在岗位价值测评的基础上,结合市场、绩效和个人能力等因素,针对企业不同层级和类型的员工采用不同的弹性结构的薪酬管理模式,符合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发展方向。我们只要仔细解读联想、华为、万科等多家本土知名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不难看出其共同之处,都是对岗位进行分层分类管理,打通各系列岗位的薪酬晋升通道,综合应用不同的薪酬管理模式,从而实现能真正发挥薪酬吸引人、留住人并能激励人的重要作用,即解决人才的“三愿意”问题:人才愿意来,愿意长期干,且愿意努力干。
[案例] 钟丽钢琴集团薪酬管理模式的综合应用
钟丽钢琴集团(化名)成立于解放初期,国有企业,经过50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家以钢琴为主业的综合乐器制造集团,多年来雄踞钢琴行业领头地位。但近年钢琴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2004年后企业开始出现一定幅度的滑坡。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钟丽公司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现在开始步入二次创业期。能否成功再续企业生命线,取决于企业能否成功进行组织变革。
钟丽集团为了促使企业很快回到快速发展的轨道上,对企业内部管理重新进行了系统思考。在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重新梳理定位、对组织架构进行重新调整、明确各部门设置的目的和调整优化部门职能的基础上,集团重新设计了薪酬管理体系和建立绩效管理体系。下面我们将介绍钟丽钢琴集团的薪酬体系设计的主要步骤,以期理解本土企业对薪酬管理模式的综合应用。
第一步,根据岗位说明书所描述的工作职责,按一定标准对岗位进行分层分类:把性质相同或相类似的岗位归类,共分为管理、营销、技术、生产、职能、后勤等6大系列。岗位分类的目的是达到合理选择标杆岗位和确定涵盖岗位、设计岗位薪酬的晋升通道和薪酬结构组成比例设计等三个目的。
第二步,岗位分类之后,按“合用、够用、好用”三大原则选出标杆岗位75个,并准备其岗位说明书,然后成立岗位价值测评小组,通过培训,应用海氏测评法进行岗位价值的测评,并统计处理岗位测评的数据,对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第三步,依据宽带薪酬的思路,按15%等比方法对岗位价值测评排序结果进行薪酬等级的划分,薪酬等级由原来的28个压缩到12个,每个薪酬等级设计7个档位(同一薪酬等级相邻档位之间的差距为5%,相邻薪酬等级之间有较大程度的重叠)。
第四步,依据市场薪酬调查数据,根据集团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岗位系列的薪酬策略和薪酬水平。
第五步,设计薪酬的结构:岗位薪酬=岗位固定工资+岗位绩效工资+福利+年终奖,接着确定薪酬结构的比例(详见表2)
第六步,薪酬同时考虑学历、职称、工龄、司龄等能力因素,体现同一岗位不同员工的能力差距,鼓励员工不断自我提升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个人薪点数=岗位基准薪点数×(1+学历百分倍+职称百分倍+司龄百分倍+绩效考核等级升降百分倍)。
第七步,设计绩效工资与绩效考核结果紧密挂钩,体现不同员工的绩效差异,同时作为员工薪酬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充分发挥薪酬应有的激励作用。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绩效工资发放和薪酬调整的重要依据。
通过以上设计,钟丽集团形成了基于岗位、能力、绩效和市场的薪酬体系,同时考虑岗位的价值、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绩效表现。该体系设计了6大薪酬晋升通道,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从中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通道。在各通道岗位上工作,能力强、绩效表现好同样可以有较好的薪酬晋升,打破以往单一晋升通道。
从该案例可以明显看出,钟丽集团的薪酬体系不是采用单一薪酬管理模式,而是对岗位分层分类管理,灵活应用多种薪酬管理模式。从薪酬支付依据来看,综合应用了基于岗位、绩效、能力和市场四种薪酬管理模式。从薪酬结构比例来看,同时应用了高弹性、调和性和稳定性三种薪酬管理模式。从薪酬等级数量来看,宽带薪酬管理模式的精髓在该体系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本土企业薪酬管理的总结和展望
薪酬管理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建立一套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管理体系,对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薪酬管理工作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近年,本土企业在碰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不断探索应用薪酬管理的新方法、工具或者是管理模式,薪酬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我们在解析多家本土知名企业薪酬体系的过程中会发现,从薪酬支付依据来看,基于岗位、能力、绩效和市场的薪酬模式(3P+M模式)在企业的实践中甚为普遍,由于企业性质、行业和发展阶段不同导向的薪酬管理侧重点有所区别外,薪酬管理理念有共同之处。本土企业依据岗位分层分类后,对不同岗位系列灵活设计不同的薪酬结构比例,发挥薪酬的保障和激励功能。此外,随着本土企业的快速增长和规模的不断扩展,在组织扁平化管理的驱动下,宽带薪酬的管理理念也深受本土企业欢迎。总之,本土企业薪酬体系的建立一般不会应用单一的薪酬管理模式,而是以岗位管理为基础,根据企业的特点、企业发展战略不同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灵活应用多种薪酬管理模式的优点,构筑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的薪酬体系。
纵览本土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我们发现,本区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的总体趋势也正在从“异质化”向“同质化”的方向在发展,即薪酬管理设计的套路和最终管理体系的呈现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国内外管理咨询机构的洗礼。近年,本土企业聘请咨询公司协助构建薪酬管理体系越来越多,咨询公司采用和灌输的方法、工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二是由于国内EMBA和MBA教育越来越普及,本土企业很多中高层管理者重新走进学堂,所学习的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有共同之处,并能很好应用到企业当中。三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薪酬管理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人的激励有内在驱动的共同之处。薪酬管理体系只要能达到本土企业薪酬管理应有的作用,并能适合企业的需要,是否异质都无关紧要。
此外,薪酬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要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等进行及时调整,才能适应每个阶段发展的需要。然而,本土企业在该方面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在薪酬管理制度出台后一用就是多年不变,最终导致薪酬管理制度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所以,本土企业为了保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能吸引、留住和激励企业人才,在薪酬动态管理方面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