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社会是知识的社会,大学生今天所学的技能是以后就业的基础和保障。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当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技能,切实认识到从学校人、单位人、社会人、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把社会的职业需求和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素质很好的结合起来。
就广义而言,世间所有的大学生,都走着同一条职业人的道路。无论是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他们毕业以后当走上社会时,都要寻找一个岗位,从事某个职业,都成为了一个社会的职业人。那么为了自己更好的就业,我们应当如果去做呢?
一 、树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人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是高校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人生职业实现的精神支柱,它促进了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弃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正确的职业理想还有助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合理地确立求职的期望值,自觉将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相结合。要使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就业、择业和创业,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职业观辨证统一起来,让正确的职业理想成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成业的不竭动力。
二、了解职业个性
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社会人力资源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个性对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职业素质培养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大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例如,他喜欢什么样的同事,喜欢怎样的活动,对什么问题感兴趣,这些问题都会与他们未来的工作状态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学生了解这一点,在确定自己工作时,会多一层理性的思考,择业的针对性就会增加一些。
三、提升职业品质
大学生职业品质是指大学生在职业行为、工作作风方面表现出来的思想、认知、态度和品质等。提升学生职业品质的过程,也是帮助他们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这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所在。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已认识到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已为就业者的职业品质注入了新的内涵。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品质需求从某种角度讲,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诸如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沉着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许多职业已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培养职业技能
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培养的落脚点。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好处。提高技能,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组织进步的需要;另一方面,为自己今后更进一步,取得更好的职业做准备。相应的技能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本,不同的职业会对人们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大学生对技能的理解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认为经过了专业学习,就有了相应的技能。要让大学生了解知识教育是学习技能的基础。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一定要经过反复实践或者体验。大学生要学会整理自己的技能清单,了解这些技能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和认识的方法,这都是职业素质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制定职业计划
大学生应该通过制定自己的职业计划来了解自己,也包括了解他人和了解社会。在制定计划中大学生需要经历几个实践环节:一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一些相关的信息来补充、完善自己制定的职业培养计划;二是在做计划时要评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兼顾自己的能力,环境条件的限制,周围人对自己的期望;三是要预测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碍。特别是应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以获取更多的经验和社会信息。通过实践,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全面的了解。
善与社会沟通的应用性人才 切实认识到从学校人、单位人、社会人、职业人的角色的转变,把社会的职业需求和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素质很好的结合起来,那大学生的就业之路一定会无比的宽阔和平坦。